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陈睿思 谢宏展)7月15日至17日,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人民政府、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的城乡中小学生“红领巾•同向同行”耕读教育“大思政课”在湖北省建始县举行。此次课程依托城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平台,融合城乡教育资源,汇聚了来自大中小学教师、行业领域专家、企业家和实践基地指导老师在内的“大师资”,选取了农业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物“茶”和“大豆”开设两个专题,以实践加理论的方式授课,共吸引花坪民族小学、安乐井第一小学、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等6所城乡中小学校近40名师生参加。
7月15日晚,开班仪式在花硒谷广场举行。华中农业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程华东、湖北省建始县副县长雷宏伍到场致辞。程华东对同学们提出多动动手,用功去体验;多动动脑,用心去感受;多拉拉手,用情去交流等三个方面的期望。雷宏伍寄语同学们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积极投入到课程中来,展现出新时代少先队员的良好风貌。学生代表程熙雯、朱继辰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期待,随后,同学们围成一圈学习土家族特色舞蹈——摆手舞,通过破冰小游戏“同心鼓・耕读花”进一步拉近距离,互相熟悉。

开班仪式合影(通讯员 祝毓阳 摄)
7月16日,开展了“茶”专题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学习。上午同学们前往马坡茶园,在建始县马坡玉峰茶业制茶师王海玉的悉心指导下,亲身体验采茶、制茶,掌握采茶技能,学习制茶工艺。随后,同学们围坐在马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十株茶”品牌创始人王长权爷爷身边,听王爷爷讲自己如何与茶结缘,怎样践行“一生只为做好一杯茶”,追求制茶工艺不断完善的故事。

同学们结队采摘茶叶(通讯员 陈睿思 摄)
下午,“茶”专题理论课在花硒谷青花活动中心进行。来自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的张志燕老师以“时光茶馆,茶香千年”为题,以沉浸式茶馆穿越探究的形式,带领同学们穿行于汉、唐、宋三代,认识茶的功能演变,了解茶文化发展时间轴,了解茶马古道促进民族交融的价值。广龙小学杨晓慧老师以“茶‘语’健康”为题,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认识了茶叶抗氧化、缓解疲劳等功效的密码——茶多酚,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绿色生态、身心健康与热爱生命教育。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的研究生张朦晓、冯钰雯带来“小小茶博士,品味大道理”课程,以“茶之识、茶之器、茶之艺”为核心脉络,引导同学们探究茶文化底蕴。
7月17日,开展了“大豆”专题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学习。上午,同学们来到麻扎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基地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基地的“两馆”“三园”“六室”,认识农耕文具,学习农耕文化知识,学习用石磨制作土家族的传统美食合渣,并分组推合渣,做土豆合渣饭。
下午,“大豆”专题理论课在花硒谷青花活动中心进行。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运丽老师以“豆观古今:小豆粒中的大文明”为题,以历史的脉络为同学们讲述了一粒大豆承载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农业基因和千年沉淀的民族根魂。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周星雨、陈睿思以“大豆里的诗词与智慧——一粒豆子的十八般武艺”为题,带领同学们在古诗词中寻找大豆的身影,探寻大豆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中的独特寓意。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苏超教授以“大豆的科技与贸易”为题,讲述了大豆在现代社会的产业价值与创新应用,并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为同学们讲述了大豆振兴计划。

苏超老师为同学们讲述大豆振兴计划(通讯员 祝毓阳 摄)
结课仪式上,班主任代表、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德育主任喻越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他提到,同学们积极实践,认真学习,不怕辛苦、团结协作,充分践行了耕读精神。安乐井第一小学的马晨曦,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刘莺歌、刘珈歌作为代表发言,同学们谈到,本次研学活动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会带着这份记忆,像大豆一样扎实成长,像茶叶一样散发清香。黄运丽老师为整个课程做总结,并期待同学们能够播下赓续农耕文明的种子、学农知农爱农强农的种子、美美与共关爱世界的种子,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使中国变得更美好,也使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