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及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超重、肥胖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肥胖不仅影响个人的外在形象,还与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近年来肥胖的健康风险已成为众多人关注的焦点。与传统的节食、高强度运动或服用减肥药等减重方式不同,中医减重强调从整体出发,“调理体质,平衡阴阳”,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改善体质代谢,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下面,我们将从中医学角度解析肥胖的原因,介绍中医减重的方法,提供实用的养生建议,带您了解如何通过中医实现健康享“瘦”。
一、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中医典籍中虽无“肥胖”一词,但对类似病症早有记载,如“肥人”“脂人”“膏人”等。中医认为,肥胖并非单纯的“脂肪堆积”,而是身体内部失衡的体现。《黄帝内经》提到:“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说明肥胖与饮食、脾胃运化功能密切相关,另外先天因素、缺乏运动、情志失调等亦会引起体重的异常增加。
从先天禀赋来看,有些人天生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对食物的运化能力不足,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为气血,多余的物质就容易堆积在体内形成脂肪,导致肥胖。《黄帝内经》中“有人肥有人瘦,各何以候之?”,提出了先天体质差异对体型的影响。
饮食不节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后天因素。现代人常喜食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甜品、饮料、油炸食品等,过量食入超出了脾胃的运化能力,使痰、湿、瘀,壅塞脉道,导致类毒素内生并堆积于体内。暴饮暴食、三餐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也会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加重体内痰湿瘀堵,从而引发肥胖。
另外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气血运行不畅,脾胃的运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中医认为“久坐伤肉”,长期缺乏运动,肌肉得不到锻炼,气血无法充分滋养肌肉,导致肌肉松弛无力,同时体内多余的能量无法消耗,进而转化为脂肪堆积体内。
情志失调同样会影响人体的脏腑功能,导致肥胖。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肝主疏泄,能调节气机的运行,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调,体内水液代谢失常,形成痰湿,瘀堵脉道,最终导致肥胖。
二、中医减重的原理
中医减重注重调节人体的整体平衡,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人体的代谢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
脾主运化,促进食物在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医通常采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调节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水谷精微的转化,避免脂肪堆积。
肝主疏泄,调节气机。中医通常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行,使气血运行通畅,促进脂肪代谢。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外治疗法刺激经络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激发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一方面增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一方面促进痰湿等内毒素排除体外,从而减轻体重。
三、中医减重的方法
(一)中药内调
中药内调是中医减重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常见的几种肥胖体质证型有:
1.脾虚湿盛型:主要表现为形体肥胖,肢体困重,易感疲劳,大便粘滞或溏薄,常表现“喝水都会胖”。中医治疗以健脾祛湿为主,常用方剂为参苓白术散加减。平时可多吃山药、薏米、冬瓜等。
2.胃热湿阻型:通常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或经常宵夜加餐等,常常表现为食欲旺盛,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腹部肥胖明显等。中医治疗采用清胃泻火、祛湿通腑的方法,常用方剂为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小承气汤加减。平时可多吃绿豆、苦瓜、黄瓜等。
3.肝郁气滞型:常常烦躁易怒或情绪抑郁、焦虑,胸胁胀满,易腹胀嗳气等症状。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方剂为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平时可服用陈皮、玫瑰花、茉莉花等泡茶饮。
4.脾肾阳虚型:主要表现为形体肥胖,面色晄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不振,夜尿频繁等。治疗以温补肾阳、健脾益气为主,常用方剂为肾气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平时可多吃羊肉、桂圆、黑豆等。
(二)针灸治疗
针灸减重是通过针刺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促进新陈代谢、抑制食欲、消耗脂肪的目的。常用的穴位包括腹部的中脘、天枢、关元,四肢的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等。此外,还可采用电针、穴位埋线、艾灸、走罐等方法增强治疗效果。
(三)推拿治疗
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常见的推拿手法包括推法、揉法、按法、摩法等。在腹部进行推拿按摩,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功能,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平时可以肚脐为中心,用掌摩法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减少宿便和毒素的堆积。
(四)食疗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提高减重效率。在日常饮食中,应避免食用高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多选择具有健脾祛湿、理气消食等功效的食物。例如,薏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可煮粥食用;冬瓜有利水消肿、清热化痰的功效,适合煮汤或清炒;荷叶具有升发清阳、利湿降脂的作用,可用荷叶泡茶饮用;山楂能消食化积、活血化瘀,可适量食用无糖山楂制品促进消化。此外,还应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或少食多餐,控制每餐的摄入量,尤其是晚餐不宜吃得过饱过晚。
中医减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注重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改善体质,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所以要有耐心,坚持治疗,不能急于求成。同时,在减重过程中,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也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不利于减重。
另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容忽视。合理调整饮食是关键,控制饮食量的同时,也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适量运动也必不可少,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此外,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失衡,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和体重控制。每天应保证6-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中医减重是一种从整体出发、注重调理身体机能的健康减重方式。它通过多种方法调节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达到减轻体重、预防疾病的目的。虽然中医减重的过程相对缓慢,但只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法,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够实现健康享“瘦”,收获良好的生活质量。希望每位想要减重的朋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健康享“瘦”,开启健康美丽的生活新篇章。
作者:袁莎莎 刘丞豪 王之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