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百科 手机版

“川籍”耐高温水稻:38℃照长不误!

   发布时间:2025-08-21 09:20:00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 李菲菲

“今年高温天气频发,对水稻的影响很大。”8月20日,在崇州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四川省农科院副研究员苏相文正在查看大田里的水稻长势。

这里共计种植了上百个中试水稻品种,有些能在38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下照长不误,有些无惧大风抗倒伏。目前,这些水稻生长情况如何?四川地区有哪些水稻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记者走进田间地头一探究竟。

崇州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的水稻。李菲菲 摄

力求水稻在40℃高温仍能稳健生长

“‘瑞禾优909’是用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瑞禾1A’,与四川省农科院的‘成恢909’组配而成的新组合,今年已经参加长江上游和中下游的国家区试。”站在田埂上,苏相文用手捻起微微泛黄的麦穗,他说,这样配出来的水稻最大的特点是耐高温。

去年,水稻“瑞禾优909”已在成都市新都区进行种植。再结合今年种植情况,可以看出在38℃以上的高温天气下,水稻“瑞禾优909”的生长也未受到明显影响。苏相文说,后续将计划把该组合拿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南省、安徽省进行筛选试验。“这些区域夏季温度更高,有利于进一步验证其耐热性。我们将根据该组合的表现持续进行改良,最终目标是让水稻即使面对40℃高温,仍能保持稳健生长。”

具体要如何改良?关键在于找到具有目标性状的优良亲本材料。苏相文表示,确定选育目标后,就需要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最符合目标性状的育种材料。这个过程虽然枯燥繁琐,但也时常带来意外之喜。“比如在筛选抗旱材料的过程中,有可能意外发现某些材料还具有强劲的抗倒伏能力。”

得益于在科研方面的持续深耕,就在今年,四川成功研发四川首款水稻5K液相芯片“天府稻芯一号”,可一次检测50多个重要功能基因位点,适用于水稻种质资源鉴定、材料背景筛选、基因组选择和定向改良等领域。这就意味着,未来,水稻或许能通过基因“对对碰”,更高效地开展育种工作。

崇州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的水稻。李菲菲 摄

白僵菌制剂替代部分化学农药

八月,水稻进入分蘖抽穗关键期,也是螟虫等害虫的危害高发期。如何有效应对病虫害威胁的同时,不影响水稻绿色生长?

“过去对付螟虫,通常要混合三四种化学农药。”农艺师蒲理蓝介绍,在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简称“经作所”)的技术支持下,青白江区弥牟镇狮子村首次尝试用白僵菌替代部分化学农药,进行全程生物防控。

“这种真菌制剂对土壤和水体无害,也不会在稻谷里残留,对人体安全。”蒲理蓝说,真菌袍子会黏附在害虫体表,穿透体壁进入虫体吸收养分,让害虫几天内死亡。虫体表面还会长出白色菌丝,释放出更多孢子,在田间形成持续防控循环。在虫害爆发、虫口密度高时,白僵菌还能与速效化学农药搭配使用,用它的长效性结合化学药的速效性,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减少化学药的用量或施用次数。

经作所专家服务团成员、中药材标准课题组副研究员孙佩介绍,白僵菌更适合提前预防性使用,为实现更有效的害虫防护,团队计划明年把真菌试验提前到种子阶段,种子下地前就先在真菌中浸泡,尝试能否达到更全面的防护效果。

重组实验室计划三年内在重大品种培育上取得突破

今年4月,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建设的粮油作物绿色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省重点实验室和绵阳市农科院建设的厅市共建作物特色资源创制及应用实验室进行了重组,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应运而生。

“重组后的粮油作物实验室,科研人员数量从93人提升至150人。接下来,我们计划在3年内培养至少2名省级或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实验室主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党委书记高方远谈及实验室的2027年发展目标时表示,实验室还计划搜集种质资源1000份以上,并聚焦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薯类、豆类等粮油作物的生长性状,开展精准鉴定、基因发掘、育种新技术创新和新材料创制工作,培育出一批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的新品种。

“自去年8月份以来,实验室已有2个品种入选2025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5个品种入选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蒲宗君表示,重组后的实验室将继续深耕科研,计划三年内在突破性新种质创制、部省主导品种培育上取得突破。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