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屏”到“小屏”、从“横屏”到“竖屏”,中国影视作品出海有了新品类——网络微短剧。不同于过往中国电视剧、电影作品出海的模式,网络微短剧以应用程序(APP)为载体,实现了从单纯的内容出海到“内容+渠道”出海。
2025年是中国微短剧出海的爆发年。DataEye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超2.7亿人次下载中国短剧APP,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在海外前20的短剧APP中,有18款来自中国团队。从海外市场的份额分布来看,欧美地区占比超半数,东南亚紧随其后,然后是拉美、日本和韩国。中文在线旗下子公司枫叶互动推出的短剧平台ReelShort稳定地排在美国IOS娱乐类下载量的前五名。2025年第一季度,ReelShort内购收入达到1.3亿美元,稳居头部第一把交椅。
ReelShort目前拥有超19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而带动其破圈的是2023年暑期爆火的微短剧《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命中注定我的禁忌阿尔法》),融合了欧美狼人元素与国内擅长的霸总题材,讲述的是一位饱受欺凌的灰姑娘遇到救赎她的狼人霸总的故事。2024年,短剧平台ShortMax的爆款剧The Divorced Billionaire Heiress(《离婚的亿万富翁女继承人》)北美收入3500万美元票房,居北美短剧市场第一。

一
这些欧美豪门恩怨、替身文学、狼人吸血鬼爱情剧的外衣之下是中国的“先虐后爽”“霸道总裁”的内核。为何被本土观众戏称“土味”的中国微短剧能在海外“霸屏”?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共通的情感需求,是出海微短剧的核心竞争力。快节奏、强刺激的内容,能迅速激发观众的舒适感、愉悦感及代入感,让观众在“被看见、被宠爱、一朝逆袭”的爽感中完成情绪代偿,实现现实中无法兑现的“梦想”,这是其突破文化壁垒的关键。因此,微短剧讲述的不是“中国故事”,而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当纽约地铁里的上班族为华尔街霸总充值,当洛杉矶主妇追更豪门复仇,这无不证明:好内容没有国界,关键在于找到跨越文化的情感开关。在算法统治的时代,能直击人心、引发“上瘾”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刚需,微短剧正以最直白的“爽点”,构建起了一种新型的、极具生命力的全球文化消费场景。
本土化改造,创造出海外短剧的爆款。自2023年开始,国内制作团队将国产微短剧的拍摄运营模式带到海外,启用海外的演员和拍摄场景,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上尽量贴近不同文化背景,进行本土化适配,如,北美市场主打霸总、甜宠题材,融合狼人、吸血鬼等文化元素;拉美观众偏爱黑帮、背叛题材;日本市场热衷“千金小姐”逆袭剧,聚焦职场复仇主题;东南亚市场钟情豪门伦理、契约婚姻题材;中东市场家族复仇剧大行其道。
这种深度本土化策略显著提升了微短剧在海外市场的爆款成功率。打开ReelShort“最新趋势”榜单,上榜微短剧几乎都是当地拍摄的。据统计,约10%本土化改造的微短剧接连孵化出爆款,并贡献了约80%的应用内购买收入。同时,微短剧的火热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好莱坞专业影视人员的加入,像电影《教父》选角导演就主动寻求和微短剧团队的合作。
尊重各国人文历史,丰富本土化创作,不断提升作品品质和服务质量,这样的探索实践让中国微短剧前景可期。
二
在全球文化版图中,长期以来,好莱坞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从迪士尼的童话世界到漫威的超级英雄,从好莱坞大片的文化输出到奥斯卡的评判标准,美国文化产业用一个世纪的时间,构建了对全球娱乐的价值体系。然而,中国微短剧的崛起,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世界。中国微短剧的成功出海,得益于多重优势的支撑。
国内成熟的网文和微短剧市场为微短剧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供给端,国内微短剧产业的成熟经验为出海提供了扎实保障。在用户端,中国网文出海先行积累的海量海外用户,为微短剧的快速切入铺平了道路。尽管网文和微短剧的呈现形式不同,但其承载的故事内核高度相通。网文出海的数据表现,揭示了全球用户的共性偏好与区域差异,为微短剧精准捕捉海外用户的兴趣点提供了关键指引。
技术赋能和算法加持,助力微短剧减少文化折扣、快速吸粉。中国互联网平台在算法推荐、用户画像和大数据分析上的技术优势,结合国内庞大微短剧受众的反复验证,沉淀出经过市场检验的叙事“爆点”。这些海量数据和成熟经验,为精准匹配海外用户偏好、提升内容传播效率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国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微短剧出海注入新动力。影视专家普遍认为,在剧本开发、虚拟现实与真人实拍结合等环节有效应用AI技术,能够有力地突破创造瓶颈、保障高效产出。
三
中国微短剧出海,已成为数字时代文化出海的一次重要实践,开创了“中国故事内核+全球本土化表达”的新范式,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全球流媒体竞争中开辟出一条差异化赛道。
6月26日至27日,以“开放·链接·赋能”为主题的2025微短剧出海品牌大会在上海举行,汇聚全球微短剧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共同探索微短剧行业的创新实践与高质量发展路径,助力微短剧产业由流量驱动向精品化方向转型升级。
中国微短剧出海,应以“文学性、戏剧性、情感张力和文化温度”作为核心基准,在碎片化传播场景中,呈现具有普世价值的完整中国叙事。无需刻意迎合西方审美,无需削足适履地改造自己,只需在表层进行本土化适配。这一战略已在《Chasing My Frozen Wife》《Too Late to Regret, Ex-Hubby》等本土化改编作品中得到验证。
下一步,中国微短剧将在叙事层面完成双重升级:让品牌故事化,让文化IP化,最终让“中国式情感”成为世界通用语。
文/马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