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百科 手机版

碧水清流润民心——临沂市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5-07-15 00:59:00

在临沂客户端讯盛夏时节,漫步在兰山区涑河岸边,碧波荡漾的河水与蜿蜒的亲水廊道相映成趣,市民们在此享受“慢生活”的惬意。这幅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正是我市深化河湖长制改革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创新构建“责任全覆盖、治理全链条、管护全方位”的工作体系,交出了一份“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水答卷。

高位推动:八千名河湖长织密责任网

临沭县曹庄水利风景区里,“人在船中坐、船在画中游”的诗意场景已成常态,宏伟水工程和独特水文化交相辉映,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游玩。2024年,我市8114名河湖长协同发力,共同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兰陵双沟峪河、罗庄南涑河等5条(段)河流建成省级幸福河湖。

作为水利大市,我市水系发达,拥有136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68座水库,管水治水任务艰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湖长制工作,将其列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四级联动责任体系。

全域覆盖,构建起以8000多名河湖长、2000多名河湖管理员、200多名河湖长制工作人员为主体的责任体系,实现1222条河流、868座水库管护全覆盖。市级河湖长带头履责,示范带动四级河湖长年均巡河巡湖30万人次。机制创新,实施“河湖问题逐级上报机制”,累计解决重点问题379处。强化制度保障,制发《临沂市河湖长履职实施细则》《临沂市河湖长工作标准化流程》等文件,规范履职流程。河湖长制实施以来,全市累计纠治河湖问题1.7万余处,河湖生态持续向好。

精准施策:激活河湖“生命力”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成行……走进沂水县姚店子河河畔,仿佛置身画中,昔日普通河道如今已成生态画廊,这背后是临沂市“三水统筹”的治理智慧。

2024年以来,临沂市以河湖长制作为河湖治理的重要抓手,以系统思维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河湖面貌显著改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美丽河湖的“新名片”。

坚持分类施策、科学攻坚。印发第10号总河湖长令,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工作,151处问题全部销号,30余条重点河流完成治理,城乡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全市重点河流绿化率达90%以上。

今年印发第11号总河湖长令,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全市幸福河湖建设,到203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70条(段)以上省级幸福河湖,辐射带动沿线数百个村居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谱写水韵乡村新篇章。

长效管护:数字赋能守护碧水

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河湖长治久清,临沂市以科技赋能河湖治理,构建现代化河湖管护体系。

开展常态化智慧巡河,依托“山东通”“爱山东”实现河流动态巡查。健全“一河(湖)一档”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控,强化涉河在建项目全过程监管。推进智慧河湖建设,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强化执法联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违规建设等行为,确保河湖生态安全;累计完成23条河流(段)数字河湖建设任务。

深化“河湖长+检察长+河道警长”协作机制,多部门联动,让破坏水环境的违法行为无所遁形,为河湖生态安全筑牢法治屏障。

加快幸福河湖建设。结合临沂地域特点、文化特色,择优打造幸福河湖,沂河城区段建成国家级示范河湖,祊河兰山城区段等4条河流建成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全市累计建设37条省级幸福河湖。兰山区涑河、蒙阴县石马庄河成功打造省级效益河湖样板案例;石马庄河通过微景观打造,实现“村村有打卡点”,沂河、涑河更成为中心城区“生态项链”,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站在新起点,我市将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改革,让碧水清流成为城乡最动人的底色,为群众留住更多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家园,让幸福河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泽军 通讯员 张晓强

编辑:李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