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七里河区,洋溢着一股暖意。这种温暖,不仅来自和煦的阳光,更源于一系列民生工程为群众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从长者食堂里飘出的饭菜香,到儿童友好商圈传来的欢笑声;从平坦畅通的城市道路,到安全清洁的天然气管道……七里河区正用一针一线的“绣花功夫”,细心编织着一幅充满温情的民生画卷,让幸福生活变得可触可感。


一餐热饭暖胃暖心


“以前一个人做饭总是凑合,现在花6块钱就能吃上热乎的臊子面,还有这么多菜可选,真是太方便了!”在七里河区晏家坪南院社区幸福食堂,正在就餐的李奶奶笑着说道。宽敞明亮的就餐区,适老化助餐服务温馨体贴,平价菜谱公示一目了然,明厨亮灶让就餐老人安心放心……在秀川街道穴崖子社区、敦煌路街道任家庄街西社区、西站街道武威路社区老年助餐点,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干净便宜可口的饭菜。

“2025年七里河区计划建成8个‘美丽兰州·幸福食堂’。随着更多幸福食堂的建成投用,七里河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必将持续提升。”七里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饭碗装着大民生,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困扰,七里河区聚焦老年人需求,积极推进长者食堂建设,让辖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营养丰富、价格实惠的热乎饭菜。一碗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长者餐,不仅满足了老人们的胃,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道路畅通连通民心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关系着百姓的日常出行和区域经济发展。今年以来,七里河区豪布斯卡片区B198#道路(西津西路-B123#)和彭家坪片区S207#、S207-2#道路、S208#规划道路及秀川街道T098#路正式建成通车。多条“民生路”的贯通,不仅打通了城市交通“微循环”的“最后一公里”,更架起了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七里河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交通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家住华泰景园的彭家坪村民周女士感慨:“现在路直接通到家门口,新马路平整又宽敞,以后接送孩子可就省事多了。”

“这地方真是修到了心坎里。我开车送货十几年,现在从工林路到小西湖方向能节省13至15分钟,送货效率提高了快三成。”货运司机马师傅说。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综合治理项目通车百余天,通行效率提高51.2%。在五星坪三岔路口,公铁分离、人车分流、“下穿车行通道+人行天桥”的立体交通体系,改善了长期以来五星坪三岔路口局部交通拥堵的难题。据了解,在项目取消7处信号灯和5处斑马线后,高峰时段车辆平均延误减少37.4%,拥堵指数压低60%,周边居民通勤时间从30分钟缩至3分钟。立体化改造不仅破解了区域通行难题,更激活了周边区域的商业生态。沿街经营五金店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天桥建成后,行人驻足观景的多了,我这店面每天来买东西的人也比以前多了不少,真是利民惠民的大好事。”



儿童友好点亮未来


“童趣七里河·乐享友好圈”儿童友好城市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七里河区首个儿童友好商圈项目正式落地。这是七里河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从政策理念走向实体化、场景化实践的重要一步。

儿童友好商圈是连接家庭消费与儿童服务的“黄金纽带”,更是折射城市温度的“第一眼风景”。七里河区积极探索“商圈+儿童友好”模式,在万达茂、兰州中心、兰州老街等核心区域,推动商场、书店、影院等场所落实适儿化改造,引入科普体验馆、手工工坊、亲子剧场等业态,打造“购物+教育+娱乐”一站式儿童友好空间,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共建”的良性互动,为城市建设注入“儿童友好”动能,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民生工程落地见效


西园街道华林坪社区“煤改气”工程的圆满收官,让225户平房区居民告别了烟熏火燎的“小煤炉”时代,用上了安全、经济、便捷的天然气。兰工坪1号石油小区重建的围墙,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守护了居民内心的安宁。这些看似细微的工程,恰恰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七里河区聚焦民生实事,关注群众需求,用“看得见的行动”真正把民生工作做到了百姓心坎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七里河区通过这一项项民生工程,持续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回应群众期盼,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书写了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记者:徐莉娟 责编:梁倩茹 审核:陈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