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在即。从武器装备角度来看,从本次阅兵能读懂什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特约评论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潘新毛撰文进行深入解读。
阅兵是武器装备展示的重要窗口。从九三阅兵,可以一瞥中国国防自主之路——当新型主战坦克、隐形战机、远程导弹方阵以雷霆之势驶过天安门广场,大地为之震动,世界为之瞩目,中国人为此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这支完全由国产主战装备组成的钢铁洪流,不仅展示了中国国防工业的最新成果,还将阐释一个深刻道理:真正的国家安全,必须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之上。这些闪烁着冷冽金属光泽的武器装备,每一件都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心血的结晶,每一件都镌刻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密码。
回望历史长河,中国国防工业的崛起之路充满荆棘。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西方技术封锁,老一辈军工专家在简陋的厂房里,用算盘计算导弹轨迹,用手工打磨战机零件。从仿制到完全自主研发,从“小米加步枪”到信息化作战体系,中国军工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

九三阅兵中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这是几代人不懈奋斗的接力传承。正如钱学森所言:“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正是中国国防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当今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中,军事技术的自主可控具有前所未有的战略意义。俄乌冲突的炮火警示世人:依赖外国武器装备的国家,必将受制于人。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构建独立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正是基于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洞察。
阅兵式上展示的东风系列导弹、歼-20隐身战机等大国重器,不仅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从芯片到发动机100%国产化。这种全产业链的自主能力,使中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

九三阅兵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宣言。当无人作战系统、人工智能指挥系统等新质战斗力集中亮相,世界看到了中国军队面向未来的转型决心。这种转型不是简单的装备更新,而是整个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深刻变革。正如军工专家所说:“我们不仅要追赶,更要引领。”在科技强军的道路上,中国正以自主创新为笔,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国防传奇。
铁甲洪流奔腾向前,丹心报国永志不忘。九三阅兵展示的不仅是武器装备的硬实力,更是一个不甘人后的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从跟跑到并跑,从并跑到领跑,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崛起轨迹,折射出整个国家的发展轨迹。
面向未来,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这或许就是此次阅兵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启示。
南方+记者 祁雷
【作者】 祁雷
国防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