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百科 手机版

处暑明灯,在流动中守正创新|文化中国行·节气拾遗

   发布时间:2025-08-23 07:35:00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实习生 侯俊宇 图据受访者

“处,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8月23日,处暑,标志着炎炎夏日即将落幕,秋天的气息进一步浓郁。古人将处暑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为迎秋祈愿,人们通过拜土地神、开渔节、放河灯水灯等习俗,寄托美好愿景。

除了河灯、水灯,中国的灯还有龙灯、宫灯、走马灯、纱灯、门灯、花篮灯、动物灯、故事灯、莲花灯、绣球灯等,种类繁多,各具魅力。其中,自贡彩灯,作为全国十大流派彩灯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便有新年燃灯的传统,享有“天下第一灯”的美誉。

值此夏秋之交,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自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灯会(自贡灯会)”省级代表性传承团体成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一级彩灯艺术师万松涛,探讨这项传统技艺如何在新时代守正创新,以璀璨艺术生动诠释中国故事与中国智慧。

万松涛在创作

灯会历史悠久

寄托美好愿景

自古以来,人们都对“灯”这一寄托物情有独钟,新年挂灯、中元放灯、中秋提灯。《荣县志》载:“正月人日后,各祠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谓之天灯,富人寿年丰之意。”处暑时节,则有放灯祈福的习俗。万松涛回忆:“我小时候虽不住在河边,但每逢处暑,家中也会制作河灯,到周边的水库去放灯。”灯火流光中,暑日的疲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情绪的释放和对生活的愿景。

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瓷器灯作品《孔雀开屏》

作为自贡彩灯传承人,万松涛对众多灯有关的习俗都如数家珍。“自贡灯会历史悠久,早在唐宋已有相关记载,最早可溯源至宗教活动里的燃灯节,如五皇灯会(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处暑时节,贡井的寺庙也会在旭水河举行放灯仪式。”漂河灯是四川省自贡市特有的传统民俗活动,起源于唐宋时期的提灯会习俗,成型于清乾隆年间的盂兰会,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期间举行,纸制河灯被放入水面漂流,以祈求平安超度亡灵。

万松涛早年学艺场景

漂河灯作为自贡灯会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当地深厚的彩灯文化传统。自贡彩灯,也多与祝福、祈福有关。据史籍记载,唐宋时自贡地区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灯、元宵节前后张灯结彩的习俗。南宋陆游任荣州知州时曾记载相关灯会盛况,他《沁园春》一词中写到:“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如今,漂河灯习俗已与当地“夜游釜溪”项目相结合,截至2025年,该活动仍作为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的重要单元,在“灯贺中华”主题展区延续传统。

万松涛看灯笼画

制作工序复杂

“每盏灯都是独一无二的”

自贡彩灯的制作工艺脱胎于古建筑营造法式,吸收盐场手工技艺的精密性,形成以丝扎造型为核心的八大传统技艺——以丝扎(竹篾骨架捆扎)造型为核心,包含梳花(丝绸分层裱糊)、浮雕(立体纹样雕刻)、丝雕(细腻线条刻画)、彩绘(矿物颜料着色)、剪纸(装饰纹样贴饰)、嵌瓷(碎瓷片镶嵌)、装裱(整体修饰定型)等八类传统技艺。

“从彩灯最开始的主题构思到最后的完成,需经历二十道工序,包括项目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安装、亮灯交互及后期维护等。”万松涛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贡彩灯不同于流水线生产的灯,每盏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独特的创意想法、工艺要求和项目管理都极具挑战性。”

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瓷器灯作品《腊梅迎春》

做的是灯,传的是匠心。万松涛认为,在丰富多彩的花灯艺术中,自贡花灯能够独树一帜并传承至今,关键在于其“守正创新”的理念,既延续传承传统工艺的精髓,又不断开拓新的内容表现形式。“在制作工艺上,自贡彩灯保留传统捆扎工艺,比如瓷器灯的捆扎、丝扎工艺;在题材内容上,从本土化到跨地域融合,从传统故事到赛博风、国潮风,从不同的土壤汲取养分,推陈出新。因为受众群体在变化,内容形式也需要不断创新。”

万松涛在彩灯博物馆

在材料技艺上,自贡彩灯同样与时俱进。“以前材料单一,以竹子为主。现在材料应用更广泛,在制作上也会采用现代化技术,比如3D 打印、智能光影技术、AR、VR技术等。”在开拓市场方面,自贡彩灯早已从自贡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国人对自贡彩灯的喜欢,来源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他们感受到传统非遗与现代审美力融合的魅力。如今,这种文化魅力正在国际舞台生辉,以新的面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万松涛说。

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瓷器灯作品《龙凤呈祥柱》

做了这么多年彩灯,最让万松涛难忘的,是2008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这是残奥会首次以彩灯艺术呈现吉祥物,在北京八达岭长城隆重发布。”他分享了记忆深刻的几大考验,“一是彩灯体量大,必须分段制作而后运到八达岭长城进行安装;二是彩灯工艺与玻璃钢不同,需通过解剖精准还原造型,所以从造型复原、结构把控到后期安装,都有一定难度;三是时间紧迫,只能在晚上安装且无法调试,整个制作链条都不能出问题。”

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瓷器灯作品《万象更新》

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后,万松涛及其团队精心制作的“福牛乐乐”,于2006年9月6日,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倒计时两周年的重要时刻,在八达岭长城成功“点亮”。

传承并非固步自封的坚守,而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在万松涛看来,非遗只有走向市场才能真正“活”起来,只要有人愿意“点亮”,便能生生不息。“非遗需要创新,顺应时代发展,否则未来只能走进博物馆。”他将继续肩负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携手自贡彩灯,走得更远、更久……

万松涛

海报设计 王思祺

相关推荐